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家电大促,通常被视为消费高峰,但今年的市场却显得异常安静。比如海尔、美的等一线品牌依旧发布了业绩报告,但其他中小企业则保持着低调。双十一是否仍然是家电市场的重要节点?厂商们在背后究竟在想什么?
天猫和京东公布的销售数据虽然创下了新高,但许多家电企业和商家的表现却不尽人意。到底是双十一对家电市场的刺激作用减弱了,还是厂商对于这一促销活动失去了信心?
据悉,这一年,尽管“国补”政策和主要品牌之间的让利导致价格达到五年以来的最低点,不仅主流产品价格普遍降低,还有中高端精品出货量出现显著增长。但同时,一些经销商透露,在10月中旬之后,爆款及精品家电出现持续性断货现象。
看似矛盾的情况,其实反映的是一个转型压力巨大的行业。在国补政策推动下,大批品牌及精品家电销售量增加,同时竞争愈发激烈,不仅要拼产品与服务,更需优化营销执行力、渠道完善性以及精准覆盖目标用户。
不过,从消费变化来看,热销品类已从传统电视转向清洁生活用品,而竞争手段缺乏创新,只是通过联手国家补贴不断降价让利,以抢占用户。这场搏杀没有大浪潮,而是一场贴身肉搏战,没有太多赢家的产生。
综上所述,本次双11家电市场虽不再如往常那样热闹,却并非完全没有亮点。一方面,是由于消费疲软;另一方面,则是“国补”政策提前启动,使得双11成为了锦上添花之举,因此关注度自然而然降低。而两极分化也使整个市场变得平静,不再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