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家电市场如同一场静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背后藏着的热销秘密。天猫、京东相继公布的成绩单虽未披露具体数字,只表示取得“创纪录”的增长,但众多家电企业和商家的表现却显得格外安静。究竟是双11大促对于家电市场和消费的刺激作用逐渐衰减,还是家电厂商对其价值认同感下降?或者存在不可言说的隐患与问题?
据家电圈掌握信息显示,今年家电双11大促,加上“国补”政策以及主要厂商双向让利,最终创造了最近五年来价格最低点。主销产品价格普遍低于出厂价,让业内人士惊叹:“真的是太便宜!”其中,一些中高端精品家电出货量出现强劲反弹。
多位家电企业、经销商透露,从10月中旬起,大型爆款及精品家庭用电子产品出现持续性断货现象。这表明,即使在绝大多数安静如日常的情况下,一些品牌仍然面临强劲的销售需求。
不过,尽管有变化也有亮点,但众多厂商仍需面对转型压力。一方面,由于国补政策带动了一系列优惠活动,使得品牌企业和精品家的销售额普遍增长;另一方面,对于竞争愈发激烈,每个公司都必须在产品、服务、让利等方面展开拼搏,并加强营销执行力和渠道完善性,以精准覆盖目标用户群体。
总之,这一年的大十一期间,在国家补贴政策推动下,很多品牌享受了较大的销售红利,同时也加深了行业门槛提升与企业间竞争升级。在这种背景下,不仅消费者选择更加精细化,而且市场发展趋稳定,没有再次遭遇巨大的风浪,而是进入到一个每个参与者都需要通过小而实的手段来维持生意的地步。在这样的环境里,只有少数TOP3或TOP5强势品牌,以及阿里、京东等平台能够保持领先地位,其它乡镇经销商则因为缺乏“国补”资格而陷入困境。
因此,可以说,这一年的大十一并非没有热闹,它只是从整体消耗水平降低,以及消费热度提前启动引爆之后,再次呈现出的两极分化景象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