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展:千亿市场何去何从?百亿巨头难觅踪影
要说过去5年智慧城市大盘下哪个场景最火,交通绝对算一个。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2020年,我国智能交通市场总规模从420亿元增长至1658亿元,并且以年化约20%的增长率扩张。AI的风,引爆了一个千亿级别的市场。智能交通并非时下的新概念,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开始了智能交通建设。但起步早并不意味着发展好。一方面,最早的一批智能交通企业,如广电运通、千方科技等大厂,其在智能交通赛道上的营收也不过三四十亿元。
事实上,这些企业在排除其他业务之后,在智能交通赛道上的营收还要打个折扣。例如,广电运通和千方科技虽然总营收成绩耀眼,但其在智能交通业务中的营收分别为45.51亿元和4.28亿元,“缩水”较为严重。
另一方面,来自智慧交通网的数据也显示,2019年_smart_traffic_企业前十强的市场占比仅26%,市场集中度较低。这意味着,即便是“互联网+”时代,也没有出现独一无二的大型玩家。在这个高频、高刚需的大蛋糕面前,无数企业纷纷来淘金,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入局后,加剧了竞争。而传统ICT厂商如华为,以及视频监控企业海康威视等,都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分得一杯羹。
但为什么没有培养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百亿巨头呢?原因有很多。一是政策导向,一直以来都是先修路再修车,而不是直接投身于高新技术领域;二是在资金流的问题上,大多数公司都面临着长期回款周期的问题;三是缺乏本土优势,只能依赖外部资源来支持自己的发展。
而现在的情况更是如此。尽管国家提出了“推进‘互联网+’便捷通信 促进信息安全发展”的政策,但是由于财政预算限制和地方政府对于基础设施投资有限,使得项目落地难度加大。此外,由于楼市调控加强,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影响导致支出压力增大,将进一步影响到这些项目的实施情况。
此时此刻,每个参与者都意识到了这个行业的一个关键问题:订单量庞大,但回款周期漫长,这使得许多公司不得不不断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或优化成本结构,以确保自身生存与发展。而且,从供求关系看,由于现有的技术水平无法满足整个市场需求,所以各个参与者只能专注解决自己所擅长的问题点,而不能形成全面的竞争优势。
因此,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不仅没有出现单一行业中的百亿巨头,而且整个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整个产业链条都呈现出一种“内卷”的状态,即所有参与者都在不断地提升自身能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人工智能竞争环境。在这场未知数量不可测的小船航行中,每艘船只想成为那块珍贵的地图,却只能盲目地追逐每一次可能带来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