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变身富智康 自动化转型障碍重重

据香港信报报道,富智康因提升产能及改善营运效率,毛利率有所增加,今年上半年成功扭亏,转赚2848万美元(约2.22亿港元),去年同期录得逾2亿美元亏损。主席童文欣表示,随着公司进一步增加客户的种类及下半年属于行业高峰期,故预料全年度有望取得“不错的成绩”。不过他表示,由于须顾及成本和规模等因素,目前厂房的自动化进度并未达到公司预期目标。

今年富智康的业务成绩不错,电子产品行业一般在下半年表现较佳。目前全球增长动力最强的是中国及新兴市场,该公司今年主力为这些地区生产智能手机,并继续透过成本优化及地点策略等方式,进一步控制开支以提升公司利润。

不过,他未有透露公司下半年的毛利及毛利率是否会出现增长,并以客户组合改变为理由,因此下半年的收益与去年同期难以比较。至于内地工资水平持续上涨,童文欣承认“请人有挑战”,富智康已开展生产程序自动化的工作,不过进度较公司预期慢。他解释说,主要考虑转变自动化须顾及成本和产量规模等多方面因素,但强调目前进展不错。富智康亦指出,公司与母公司鸿海会共享部分厂房,增加双方的营运效益。

富士康为何成了"富智康"

5月30日,富士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2038.HK,下称“富士康国际”)股东周年大会在香港如期举行,这是富士康国际存世的最后一天。此后,该公司将更名为富智康集团有限公司(英文名改为FIHMobilelimited,下称“富智康”)。 据香港信报报道,富智康因提升产能及改善营运效率,毛利率有所增加,今年上半年成功扭亏,转赚2848万美元(约2.22亿港元),去年同期录得逾2亿美元亏损。主席童文欣表示,随着公司进一步增加客户的种类及下半年属于行业高峰期,故预料全年度有望取得“不错的成绩”。不过他表示,由于须顾及成本和规模等因素,目前厂房的自动化进度并未达到公司预期目标。

今年富智康的业务成绩不错,电子产品行业一般在下半年表现较佳。目前全球增长动力最强的是中国及新兴市场,该公司今年主力为这些地区生产智能手机,并继续透过成本优化及地点策略等方式,进一步控制开支以提升公司利润。

不过,他未有透露公司下半年的毛利及毛利率是否会出现增长,并以客户组合改变为理由,因此下半年的收益与去年同期难以比较。至于内地工资水平持续上涨,童文欣承认“请人有挑战”,富智康已开展生产程序自动化的工作,不过进度较公司预期慢。他解释说,主要考虑转变自动化须顾及成本和产量规模等多方面因素,但强调目前进展不错。富智康亦指出,公司与母公司鸿海会共享部分厂房,增加双方的营运效益。

富士康为何成了"富智康"

5月30日,富士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2038.HK,下称“富士康国际”)股东周年大会在香港如期举行,这是富士康国际存世的最后一天。此后,该公司将更名为富智康集团有限公司(英文名改为FIHMobilelimited,下称“富智康”)。 作为代工方,鸿海由于会提前数月乃至半年知晓订单下达情况,这让2012年底时,郭台铭即要做出公司代工业务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要么继续倚重苹果,要么多条腿走路。考虑到苹果公司原CEO乔布斯去世后苹果创新力减弱,兼具虎之威严与狐之变通的郭台铭,遮遮掩掩地选择了后一战略。

作为富士康科技的子公司,富士康国际并不是苹果手机的代工厂,公司的目标是发展智能手机相关产品,并将之和智能电视、笔记本电脑相联系。要摘掉“血汗工厂”的帽子,强调“智慧”的科技转型可能是更名传递出的另一个信号。

表面上,富智康不过是改了个名,但背后,作为富士康国际控股母公司鸿海(2317.TW)董事长的郭台铭,其孤心苦诣筹划的“去苹果”战略三部曲已进入最后阶段,当然,这也是最难的一步。

或许是市场提前获知了更多消息,5月29日,尽管港股恒生指数重挫369点,跌幅达1.6%,富士康国际股价却逆势飙升,早盘涨幅一度高达10%,收盘仍涨7.74%,股价站上近4个月新高。

自动化计划面临多重障碍

富士康曾表示计划在其遍布中国各地的工厂安装机械手臂,以提升生产效率和解决工人问题。然而,未来十年其自动化生产流程努力将面临诸多重大障碍,如高额成本和快速的技术变革。

据一些分析师称,建设自动化工厂所需的资本支出将非常巨大。市场研究机构SanfordBernstein分析师阿尔伯托•莫尔(AlbertoMoel)表示,为此富士康需要花费的费用将在21亿美元至逾100亿美元之间,具体取决于机器人的成本和自动化程度。 鸿海中国工厂的工人总数高达150万,近年已经先后遭遇多起备受关注的事故,从被指聘用童工,到一连串的员工跳楼事件,再到9月一家工厂出现大。在过去十年间,富士康在中国也新建了工厂,时不时就会面临招工困难。郭台铭表示,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单调重复、薪资低的装配线工作,使得富士康难以吸引到足够数量的工人。植根中国市场的郭曾得出的四大趋势判断:工资持续上涨、中产阶级崛起、机械手臂将替代人工以及生产线更加自动化。

然而,富士康推进机器人的进展并不像之前郭台铭预计的那样顺利,目前一年采购机器人金额仅千万元级别,机器人的不稳定、精确度乏善可陈,很多复杂的工序,如擦亮iPhone的金属外壳,仍需要人工操作。据鸿海的一些高管称,安装在部分工厂的机械手臂只能够执行重复性的简单任务,如移动一块零部件。

中山大学教授林江称,富士康发表有关自动化的声明,也许也可以视作是其施压各地政府实施更多政策来帮助它带来稳定的劳动力的方式。富士康回应称,其自动化计划旨在帮助它生产更多精良的产品,并提高劳动力的工艺。富士康正试图将机器人应用于比较危险的生产工序,鸿海也在研究将自动化生产技术用于生产周期比较长的设备,如面向企业市场的产品。

目前,富士康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中西部地区均有布局。其中,富士康在中国的大本营——深圳园区将打造专注于科技研发和电子商务的“五中心一基地”。长三角地区形成了精密连接器、无线通讯组件、液晶显示器、网通设备机构件、半导体设备和软件技术开发等产业链及供应链聚合体系。环渤海地区以无线通讯、消费电子、云运算、纳米科技等为骨干产业。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汽车零部件、精密磨具等业务则转移至了中西部地区。 余下全文 中国制造业环境在改变

近年来,一些制造企业开始撤离中国。比如,韩国三星电子已将生产智能手机和传统手机的主力基地从中国转移到了越南,这里的劳力成本还不到中国的一半。世界第二大代工企业新加坡伟创力选择的是美国,今年8月份,伟创力在得克萨斯州投入运行新工厂,有约2500名员工为摩托罗拉组装智能手机“MotoX”,而美国是摩托罗拉的主力市场,把工厂设在美国能够减少运输成本。

郭台铭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在今年的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企业领袖高峰会上,郭台铭表示明年将启动印度尼西亚5年计划,在印度尼西亚设立手机工厂。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2012年工厂员工的人工费每人平均4780美元,比深圳市低约30%。

解决劳工问题的另一个方法是,提高自动化程度,让机器人代替人工。郭台铭曾在2011年公开表示,富士康要在2014年装配100万台机械臂,在5到10年内完成首批自动化的工厂。但据本报记者了解,富士康的机器人计划进展并不顺利。这也就意味着,富士康短期内将难以停止迁徙的步伐。

郭台铭表示,目前正大力提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制造业是实体经济,故而他们“绝对不会放弃制造业”。然而,如今年轻人越来越不愿从事简单重复的工作,这造成目前制造类企业面临着“用工荒”的难题。郭台铭此前也曾经不止一次地提到这个问题。显然,富士康作为典型的代工企业,在这个严峻的问题上首当其冲。而由此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也成为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标签: 智能输送方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