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到2018年,两代人的时间,中国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0年,中国道路交通信号控制从人工扳动开关到自适应控制,开创了多个“第一”,交通信号控制行业由此发展崛起。
全手工操作
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街上基本以自行车和公交车为主,车流量非常少,交通控制需求低,一些大城市启用的多是手动控制信号灯。大街上在一些主要路口都设有一个岗亭,执勤坐在岗亭里,时刻关注路口的车流量情况,手动控制着开关实行绿灯放行。最早的信号控制机,只能直接切换电流,无论何种方向,都只是简单的一个电流切换器。只要有车走,那个按钮就不能停,全手工操作下,每次按一次就是红绿灯转换。
自动化控制开启
北京7386工程,被视为中国城市交通自动化系统的起源项目。在这之前,由于技术限制,没有条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管理。但随着科技进步,这一梦想逐渐成真。北京7386工程标志着这一变革,它不仅仅是一个实验,更是对未来可能性的探索。这一项目开始引入计算机技术,将现代通信技术应用于交通管制和车辆调度中,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1987年的SCOOT系统与上海市开放SCATS系统,是该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不仅提高了效率,还使得交通管理更加智能化。此后,在全国各主要城市迅速开展起来。同期,还有“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由几个单位共同研发,该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第一个实时自适应城市交通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