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静谧的双十一之下,家电市场如同一位沉默的巨人,温柔地在夜色中做着销售最挣钱的10个行业的梦。今年双11大促,天猫和京东相继公布了创纪录增长的成绩单,但绝大多数家电企业却保持着平常心。他们似乎对这个年底的大促活动不太感兴趣,这让人好奇:家电厂商们到底在想什么,又在干什么?
实际上,家电“国补”政策与主要厂商的双向让利,让主销产品价格跌至最近五年来“价格谷底”。包括空调、冰箱、电视机等,一些中高端精品家电甚至出现了强劲出货量反弹。这背后,是市场主销1级能效爆款和精品家电出现阶段性“断货”的现象。
尽管如此,不少家电厂商仍然面临转型压力。一方面,由于国补政策加持,价格让利带动了销售增长;另一方面,加剧竞争激烈,对于品牌企业而言,要拼产品、服务、让利,还要拼营销执行力和渠道完善性。
最后,我们不得不提到消费疲软这一重要因素。在消费降级的情况下,无论是企业还是商家,都选择精准投入,而非热闹但效果不明显。而且,由于国补政策提前引爆了消费热点,使得双11本身就失去了其往年的焦点。
因此,这一年份双十一对于 家电市场来说,不过是一次小小的心意表达,而非过去那般喧嚣。此时此刻,大部分家庭都意识到了买家電可以享受20%国家补贴,因此加速赶在这个特殊时期内完成购物。这也意味着,只有那些掌握核心竞争力的TOP3或TOP5品牌,以及阿里、京东等平台上的经销商才能真正获益。